effective python
Python 逐渐成了干活的主力,所以最近一直在看书和材料精进一下 Python 的技艺。这里 记录一下读书中觉得受用的知识点,以供之后复习。
1. 生成器表达式
主要的用法如下,可以使用一个括号快速生成一个 generator,惰性地生成内容,主要优点是较 for list comprehension 内存节省很多。
it = (len(x) for x in open('/tmp/my_file.txt'))
next_item = next(i)
for i in it:
print(i)
Python 中的 Generator 并没有常见的 hasnext 方法,而是通过处理 next 抛出的 StopException 来表明已经到了终点, 这是 Python 语言的哲学, EAFP (easier to ask for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hasnext 遵循的原则是 LBYL (look before you leap),与 EAFP 相悖。其实也是,我自己在做 SimpleDB 的时候,要支持 hasNext 方法,往往都需要在上一次的 next 方法中提前算好下一次的,效率上确实有所牺牲,但是拿一个 Exception 来做 Flow control 确实不大好。
2. 尽量使用 enumerate 取代 range
使用内置的 enumerate 可以同时拿到 index 和 item。
for i, flavor in enumerate(flavor_list):
print("%d: %s" % (i+1, flavor))
3. Python 的迭代器协议
Python 的 for 语句,以及一些接受 iterator 的函数,都会先调用对象的_iter_方法,得到 一个迭代器对象,之后再反复调用 next 方法,直至耗尽并产生 StopIteration 异常。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类中 override _iter_方法,并返回一个新的 generator 对象, 保证这个实例能够重复被迭代。
class ReadVisit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_path):
self.data_path = data_path
def __iter__(self):
with open(self.data_path) as f:
for line in f:
yield int(line)
4. 参数的默认值
参数的默认值只在执行定义函数的时候定义一次,所以当这个值是一个可变参数时,往往会 出错。比如:
def log(message, when=datetime.now()):
print("%s: %s" % (when, message))
log("hi")
log("there")
两次调用的 when 将会是一致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作者建议我们使用 None 来表示缺省 值。
另外还会有一种情况,如:
def decode(data, default={}):
try:
return json.loads(data)
except ValueError:
return default
每次调用 decode 方法返回的 default 其实是同一个对象。
5. 强制使用关键字参数
有时我们希望用户只能使用关键字参数,不能使用位置参数,这个需求可以用*来占位实现, 如下:
def safe_division(number, divisor, *, ignore_overflow=False):
pass
6. 多用 public 属性,少用 private 属性
Python 编译器无法严格保证 private 字段的私密性,所以最大的优势没了,而且在继承的子 类中,也是无法访问父类的属性,这样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应该多用 protected 属性。
7. 继承 collections.abi 以实现自定义的容器类型
collections.abi 包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容器抽象类,其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必须实现的基本方 法,继承类实现这些方法,就可以将这个继承类当成对应的容器类使用了。